树洞专题|四史学习之线上“云参观”第一站-平津战役纪念馆
天津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建立党的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中央直辖市,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上著名的平津战役更是展示了天津这片热土的情怀。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平津战役的经过,深入了解平津战役,然后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不打塘沽攻打天津
上世纪九十年代讲述平津战役的电影《大决战》中,天津战役总指挥刘亚楼将军身上那件英姿飒爽的皮大衣,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这件皮大衣就是刘亚楼本人在生前穿用的皮大衣,电影拍摄期间,刘亚楼夫人翟云英将它借给摄制组,拍摄结束后归还。最终,翟云英将这件保存多年的皮大衣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也成为最珍贵的馆藏之一,记录着这位传奇上将的戎马生涯。
电影《大决战》剧照,左一刘亚楼。
刘亚楼将军的女儿刘煜鸿说:“父亲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包括东北各次战役、平津战役、进北京,都是穿这件皮大衣,也是我父亲非常喜欢的衣服。父亲保护得很好,每次穿完,都要专门打理好再收起来。父亲去世之后,这件皮大衣就成了家里最珍贵的纪念物品。虽然心里挺舍不得的,但我们更也愿意把它捐献到博物馆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
1948年,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辽沈战役结束后,为了把驻守在华北的傅作义集团的国民党军队抑留华北,防止其南逃,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军区一起发起平津战役。
天津,位于海河水系五大支流的交汇处,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与北平相距120公里,是北平的门户,也是华北工商业大城市,又是军事要地,自然成为国民党军进攻东北、华北解放区的重要军事基地。攻取天津的意义在于置傅作义于欲逃无路、欲战无力、欲守不能的绝境,是关系平津战役全局乃至全国解放形势的一场硬仗。
1948年底,刘亚楼率领部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最初,按照中央军委的作战计划,是准备先攻打塘沽。但经过侦查和试攻后,刘亚楼发现,先打塘沽得不偿失。
刘亚楼
在如今平津战役纪念馆的藏品中,有这样一封电报,就是1948年12月29日,中央军委关于同意放弃攻击两沽,冀中兵力夺取天津,致林彪、刘亚楼电。刘亚楼将军的女儿刘煜鸿说,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一贯尊重前线指挥员意见的民主作风和广大指挥员坚持实事求是,坦率直言的精神:“中央一开始的部署是先打两头,再打中央,部队进关之后,就先把位于东部的塘沽包围起来。但是从前线指挥员反馈的情况来看,打塘沽,并不是那么容易,全歼敌人很有难度。父亲在前线查看过后,当机立断,给中央军委发电,表示集中兵力夺取天津。军委接电之后,很重视前线指挥员的判断,回电同意。最后证明,集中兵力攻打天津是完全正确,也使一开始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扭转。”
解放前的天津
声东击西迷魂阵智取天津
当时的天津南北12.5公里,东西5公里,地势低平,多水泊淀洼,且河流纵横,易守难攻,是国民党重点防守的地区。为此,国民党军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于天津的城防工事,以天津环城碉堡工事为主阵地线,向阵地前沿加筑营、连碉堡群据点,构筑交通壕、铁丝网,并为扫清射界拆毁了大量民房。对此,时任国民党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陈长捷自诩“天津大堡垒”“固若金汤”。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介绍说:“陈长捷根据天津的地形设置了五道防线。第一道水淹区,大运河的水倒流,灌入护城河,平均水位保持在两三米深,老百姓出门都得划船。第二道是无人区,国民党军将若干村庄拆掉了。第三个是雷区,埋了大量地雷。第四道是护城河,平均深度三米深,宽10米。第五道防线就是碉堡、火力交叉网等等。陈长捷号称要战到上无片瓦下无净土,誓与天津共存亡,很是自信。”
平津战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
如今,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展品中,陈列着一组我军攻城工兵部队使用的探雷组件:爆破筒、铁锹、钳子。因为国民党军在城防线前沿埋设地雷数以万计,构成了宽达几十米,环城长达42公里的地雷区。但实际上,这座所谓的堡垒并不牢固,战斗开始前,天津地下党麦璇琨等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绘制而成的天津市敌驻区域图已经送到解放军手中,图中详细标识出敌军的碉堡、暗堡、护城河、护城墙的准确位置、大小和雷区分布等等。这等于为解放军的炮弹装上了“眼睛”,可以从容如庖丁解牛般消解敌军的堡垒。
地下党送出来的天津城防图
同时,为了在主攻方向上迷惑陈长捷,刘亚楼还曾策划一场精彩的“声东击西”。刘亚楼将军的女儿刘煜鸿说:“陈长捷是个老谋深算的将领,虽然他对城防很自信,但还是不断试探解放军的实力和部署。于是,父亲在城北组织了炮兵,造成从北面进攻的假象。陈长捷还前后派出了两个以和谈为幌子的代表团,试探解放军,父亲坐着吉普车,专门到背面转了一圈,耽误了一些时间,迟到了20多分钟,风尘仆仆地来到见面地点。这种假象使陈长捷深信解放军攻城重点在背面,上了圈套,总攻发起时,他才明白主攻方向在东西两侧,这时候已经晚了。”
亲自前线巡查刘亚楼差点被俘虏
当时,天津国民党守敌将南运河与护城河沟通,并堵塞护城河出口,使得河水有进无出,大量满溢,并每天派人挥镐破冰,防止结冻。突破护城河是攻坚战关键所在,冰冷的护城河,漫出来的水冻成冰,别说冲锋,站住脚都难。为了突破这一难关,刘亚楼带着战士们亲自勘察天津周边地形,并向当地老乡了解情况,最终巧妙地解决了护城河难题。
刘煜鸿说:“部队发动军事民主,让各个班排练都想办法,怎么过河。父亲在城南走访了十几位老乡,最后从一位放牧的老人那里知道,南边有个水闸,被守军关上了。父亲马上派部队把水闸打开了,水流走了,护城河的水马上就冻上了,战士通过就很方便了。”
为了全面了解天津周边的地形状况,刘亚楼经常亲自到前线进行巡查。不为人知的是,在天津战役开始总攻前的一天晚上,去前线巡视的刘亚楼,还曾险些遇险。
当时,刘亚楼带着两名参谋,亲自到天津城的复兴门外侦察。不料,在经过一片坟地的时候,遇到了国民党守军的巡逻队,而且巡逻队先发现了他们,电筒光也正好打在了刘亚楼的身上。
这时,刘亚楼急中生智,大声喊道:“什么人?不怕暴露吗?赶紧回去!”这句话,把敌人搞懵圈了,愣在了那里。刘亚楼抓住机会,用冲锋枪冲着他们开了一梭子,就马上撤退了。“后来父亲跟我开玩笑地说,我差一点就提前进城了,不是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城了,成了陈长捷的俘虏。”刘煜鸿说。
立下军令状:30小时内攻下天津
充足的准备带来充分的自信。为了“以打促和”,尽快促成傅作义放下武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3天内攻下天津。然而,天津战役总前委书记林彪更进一步,只限定48小时。
那么,当这些命令和要求摆在刘亚楼将军面前时,他又是如何回答呢?谁也没想到,刘亚楼将军的表态却出人意料:“30个小时内保证把陈长捷吹嘘的‘天津大堡垒’打个稀巴烂!”
刘煜鸿说:“战斗之前,解放军做了各种非常精细的准备,所以父亲当时很有信心,提出了30小时解决战斗。当时四野的领导很惊讶,罗荣桓说军中无戏言。父亲说,我们有三倍于他的兵力,有掌握了那么详细的城防部署,是没问题的,很有信心。”
1949年1月14日10时,刘亚楼总指挥按中央军委指示和预定部署向拒绝放下武器的天津守敌发起总攻。一时间,500余门大口径火炮一齐怒吼,千万发炮弹倾泻在国民党军阵地上,一座座明碉暗堡被炸塌,一道道铁丝网被掀翻,高高的围墙被炸开了豁口。最终,经过29小时激战,陈长捷所部13万余人悉数被歼。天津胜利解放后,当时的北平成为了一座“孤岛”。不久,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天津巷战中的解放军炮兵
解放军攻入天津
回顾这段历史,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感慨良多:“天津这个城市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洒下的鲜血,29个小时拿下来是一个数字,背后有多大的付出和心血,有两万三千多人牺牲。雷霆万钧一声令,打下一个新天津。我们回首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我们缅怀先烈,是为了继承他们的意志。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为了打赢新时代的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主展馆是高22米的三层建筑。陈列内容共分为:序厅、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六个展厅,通过250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一些由著名艺术家精心创作和制作的图表、景观、雕塑、绘画等辅助展品,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过程。
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我们依然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29个小时的胜利,换来了天津战役的胜利和如今天津人的和平生活,这样的历史我们需要铭记,这样的功勋也值得我们永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