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数学与交叉科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我校数学科学学院与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携手主办,荣幸邀请到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杰出教授王奇、挪威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台雪成、国家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涛、国家高层次人才天津大学讲席教授赵志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研究员及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张一,以及赵丽娜等多位专家莅临指导。我校校长巩金龙、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为、数学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科研团队负责人,以及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的部分教师出席,论坛由常慧宾院长主持。
巩金龙校长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就数学、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以及提升师范教育质量等议题与专家们展开了深入探讨。巩校长指出,数学学科已携手我校心理、地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共同组建了学校首批交叉科学研究院,旨在为未来的系统性、高质量学科交叉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坚实平台。他强调,师范大学作为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对师生思维素养的塑造至关重要,且长期影响着未来公民的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面对当前科研和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基础科学发展拔尖人才短缺的严峻形势,巩校长希望交叉研究院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建设路径,同时推动数学师范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为进一步向与会者汇报了学校在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方面的发展规划。在学校的精心谋划下,将于近期启动学科交叉中心的论证和筹建工作,为我校学科交叉和交叉科学研究提供统一的有力平台支撑。
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常慧宾则分享了数学学科及交叉研究院的建设基础、背景与发展规划。他提到,在学校和专家们的持续鼎力支持下,数学学科在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显著进步,荣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家级人才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学院教师更是荣获了国际复杂度理论研究的最高荣誉——约瑟夫·特劳布奖。此外,学院率先开展学科交叉探索,自2015年起便建立了首批跨学科融合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学科交叉领域的杰出成果与人才,为理科博士点的突破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将在未来聚焦AI4S,继续推动学科交叉走深走实。
与会校外专家对我校的超前战略规划和数学学科的显著进步给予了肯定,并表达了持续支持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建设的意愿。专家们高度评价我校刚刚圆满落幕的“2024年AI4S论坛”,该论坛邀请的专家均为国内一流的学者,学术报告水平高超,充分展示了数学与人工智能、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为我校开展学科交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工业界多被视为黑匣子使用,缺乏对其原理尤其是数学层面的深入理解。他强调,数学家将在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通用性和泛化性研究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教师培养基地的师范大学,有责任将人工智能底层的数学原理融入日常教学和研究,进而将人工智能及其数学思想融入基础教育课堂。
围绕交叉学科人才引进,台雪成教授强调,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正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绝佳时机。他希望数学学科和交叉研究院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为学科未来发展储备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周涛研究员认为,人才是学科和研究院发展的根本所在,建议通过专家引荐、精准锁定目标对象并积极主动联络的方式招募人才,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充分激发人才潜能。
会议期间,赵志坚教授、张一研究员、赵丽娜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在材料科学、高能物理和智慧光源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了与数学、物理、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情况。他们希望交叉研究院能够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围绕领域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攻关,进一步加强计算科学的基础建设,为推动前沿科学进步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会议即将结束时,巩金龙校长对数学与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要契合区域发展需求,做好与其他高校的错位发展;要把握好方向和运行机制,充分借鉴国际先进学科建设理念;要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实质性规范化运行。同时,他要求从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入手,依托专家做好宣传和高端人才推荐工作;学校将采取灵活的招聘方式,并为人才提供充分保障性条件以全力支持其事业发展。巩校长对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寄予厚望,并要求研究院成立咨询委员会,依托专家精炼学科交叉方向,将交叉研究院打造成学科交叉的“样板间”,实质性支撑我校交叉学科中心建设。